观看记录
  • 我的观影记录
  • 暂无观看影片的记录
  • 清空

他被称为“烂片之王”,拍《追龙2》口碑不佳,如今“随浪逐流”

2025-01-09 08:49:19 84阅读

王晶成于此,又受困于此。四十年前,他通过影像满足大陆民众对香港这座城市的想象;四十年后,在观众品位和市场风向走向新时代的当下,他依然是港味的传递者,并保持着高效率产出和自我更新。这些看似是贩卖情怀、“炒冷饭”的电影实则是他基于受众需求所做出的主动选择,而且,他或许根本就不在乎由此带来的负面评价。

设计|范晓雯

“正偎翠倚红,应记浮生若梦;若一朝情冷,愿君随缘珍重。”

“毁誉参半”几乎可以总结为外界对王晶的评价,而他自身也呈现出南辕北辙的两极状态:既有精明商客的狡黠,又有知识分子的觉悟;光明正大地拍着三俗电影,背地里常看《资治通鉴》和《辞源》;在商业和艺术的天秤上,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商业,却拿着商业赚来的钱去支持艺术电影。

“他这人,我常怀疑骨子里有我们看不见的深度。但他绝不承认,你问他,也不会问得出所以然来。他乐于摆个浅薄样来面对世界,一切嘻嘻哈哈,就打发过去了。”黄霑如是形容王晶。

作为从香港邵氏原始片坊制度下走红的最后一位导演,王晶生逢其时,赶上了香港电影“尽皆过火、尽皆癫狂”的黄金时代,在大量资本蹙拥、精准商业思维和高效率产出下,成为香港电影蓬勃时期的弄潮儿。随后又经历了香港电影市场如过山车般的高潮迭起,成为风雨飘摇、哀鸿遍野中死死坚守的那个。

王晶成于此,又受困于此。四十年前,他通过影像满足大陆民众对香港这座城市的想象;四十年后,在观众品位和市场风向走向新时代的当下,他依然是港味的传递者,并保持着高效率产出和自我更新。这些看似是贩卖情怀、“炒冷饭”的电影实则是他基于受众需求所做出的主动选择,而且,他或许根本就不在乎由此带来的负面评价。

“你不能自作浪,你只是滑浪的人,你尽量跟着浪走,这个浪是社会造成的,不是某个大导演,每个人都是随浪逐流。”在接受《ELLENMEN》采访时,王晶曾如是说道。

他敬楚原为师傅,楚原是出了名的弹性高的导演,演员档期如何难,他都能解决。跳拍对他来说小菜一碟,一个景他可以同时让四、五部戏用,而在古龙电影最高峰时,他同时在拍八部,而丝毫不会混乱。

叶泽锟回忆当年《阿飞正传》时的情景:“电影院的椅子都被刀划烂了。”原来当年电影院管理混乱,很多人带刀进剧场,看到不喜欢的场景就习惯在椅子上划一刀,一场《阿飞正传》下来,影院里已经没有完好的椅子。

王晶懂市场,更懂人性。在掌握社会情绪和价值观风向后,他利用低俗粗鄙、荒诞不经的元素,以及信心十足的技巧,建立起自己的电影风格。

《珠光宝气》里高秀萍的好色上司淫剑辉为自己在工作时看“黄色录像带”辩称:“淫,是人类本能,而不是好像一般世俗人那样将‘淫’变成一种玩意。像我,不过将‘淫’变成一种艺术,好等大家慢慢享受到‘淫’这种意识同形态。”

不可避免的是,这种极端出格的操作引来电影同仁的诟病,很久以前尔冬升就暗指王晶:“我最讨厌有的人,不用心拍电影,拍一些烂片欺骗观众。你明明是有能力拍好的!”

“他(王家卫)的片比人家大两倍,但拍了两三年仍未完,把资金压死了,片商的钱自然就捉襟见肘,本来该给我们的钱就给不了,但我们的片也要完成,只好压缩成本,质量当然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水平。在这种情况一而再,再而三出现之下,埋怨几句是任何人都会做的事。”王晶在自传《少年王晶闯江湖》中写道,“在被传媒无限放大后,从此,我和王家卫变成了不共戴天的对顶人。”

也是在那一年,王晶成立电影公司,开始投资商业片之外的各种类型的影片,为了不让自己一贯的恶俗刻板印象影响影片口碑,绝大多数时候,他都隐藏在幕后,毫不声张,甚至不在影片上署名。

这样一个香港本土故事,很难在外埠找到投资,但如果光是在香港本地找钱来拍电影,外埠市场很难打开,本地的发行难以负担成本,几乎所有的电影投资人都拒绝给许鞍华投资。

尽管环境陌生,但出于商人的直觉,王晶毅然北上。“当时在回归前,很多香港人惶惶恐恐怕得要死,那时候我就知道,这是一片很大的市场。那些怕的人,不敢过来的人,是他们白痴而已。”

尤其当《追龙2》开场,镜头回放《追龙》里的最后一幕,由刘德华饰演的雷洛在年老时说的一句话,“一个年代,怎么可以没有一两个枭雄出现呢”瞬间将观众拉回那个风云际会的乱世年代。

但几乎不可逆转的是,面对国产电影的狂飙突进、好莱坞的大片轰炸,他们已不再可能站上华语商业片的巅峰。

王晶对这一点显然是自知的。他对于时代的潮流和风向的判断几乎没有错失过,因为他明白:“当人们落入低潮时,需要忍耐,也需要把握一些对自己有利的形势。电影的潮流是轮回的,每到一个低潮,你都不能去跟潮流去硬拼,去违反潮流,那样你只会损失。”

参考资料:

3.《王晶喜剧电影娱乐主义实质的审视与批判》——冯萌萌

4.《CEPA后香港导演群体“北上”现象研究》——刘雯

6.《王晶:撕裂的香港社会里的中间人》——《ELLEMEN睿士》

7.《王晶:我的人生无法复制》——《时尚先生》

8.《少年王晶江湖老》——腾讯大家徐元

*
*